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专栏 > 炼铁技术 >

宣钢2#高炉低燃料比操作技术

时间:2016-03-18 13:47 来源:未知 作者:admin 点击:

根据钢铁市场的严峻形势,宣钢提出了“低成本战略”的生产经营理念。宣钢2#高炉依靠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,研究高炉操作技术,采取一系列的技术措施,提高炉况稳定性,适应原料变化,燃料消耗逐步降低,成功实施了低成本战略,使铁前工序成本大幅度降低。
关键词  高炉  操作  低燃料比
 
1  概述
宣钢2#高炉有效容积2500m3,30个风口,铁口呈“Y”字形排布,2010年9月18日建成投产。近年来,钢铁行业进入微利时代,甚至出现亏损状态。炼铁工序涉及大宗原料的使用,占整个钢铁成本的70%左右,还是钢铁联合企业的能耗大户。而炼铁成本中,燃料消耗成本占相当大的比重。宣钢提出“低成本战略”后,铁前原料成本下降后,高炉燃耗指标还较高,已经影响炼铁成本的进一步降低。宣钢2#高炉根据冶炼条件研究高炉操作制度,采取了一系列的技术措施,及时对操作制度进行调整,保持上、下部制度合理,重视中部调剂,最终形成适应宣钢原燃料条件的基本操作制度。在维持高炉顺行的基础上降低燃料比,降低炼铁成本。
2  宣钢2#高炉的原燃料特点
宣钢高炉原料特点是:(1)烧结矿成分波动较大。尤其是进入冬季后烧结生产使用直供料,烧结矿SiO2、FeO、R波动较大,高炉需要频繁地调整入炉料结构平衡炉渣碱度,烧结矿比例偏低。烧结机检修周期为1.5个月,以及非计划停机,高炉需要配加200t/h~500 t/h,有时全部使用落地烧结矿,高炉料柱透气性变差。烧结生产每10d左右切换料堆,以及频繁地调整入烧原料结构,导致烧结矿理化性能变化较大。由于全厂平衡入炉料结构,导致了高炉频繁地调整入炉料种。入炉烧结矿平均粒度只有15~17mm左右。(2)入炉焦炭结构不稳定。宣钢2#高炉使用三种焦炭,尤其是干熄焦配比变化大,焦炭裂纹多,粒级偏小。(3)入炉综合品位偏低,杂质含量高。由于入炉综合品位偏低,渣量380kg/t~390kg/t。有害元素含量较高,碱金属含量3.5~5.0kg/t,钛负荷阶段性高12~14kg/t,锌含量400g/t以上。宣钢高炉的原料特点使高炉操作难度较大。
3  技术措施
宣钢2#高炉开炉后,由于外围设备的连续影响,炉缸堆积,炉墙下部粘接,高炉顺行程度差,高炉技术经济指标低下,焦比426kg/t,燃料比578kg/t。保持高炉长期稳定顺行是改善各项技术经济指标的前提条件。宣钢2#高炉根据冶炼条件和炉型特点对高炉操作制度进行调整,匹配高炉操作制度,最终形成适应宣钢原燃料条件的基本操作制度,改善炉况顺行程度。在炉况稳定顺行的基础上,进一步实施各种技术措施,通过缩小风口面积、合理用风,提高风速、鼓风动能,改善炉缸工作状态,改善初始煤气流分布,;小批快料,重边缘畅中心,提高煤气利用;结合原料、边缘温度情况灵活调整布料圈数及料线,阶段性调整矿批大小与焦炭负荷,适当提高炉渣碱度,实施低硅冶炼,从而降低燃耗,提高产量,高炉冶炼效果明显,大幅度地改善了高炉技术经济指标。
3.1  合理用风,活跃炉缸,稳定气流,提高煤气利用率
根据炉况顺行程度和原料条件,确定压差的合理控制范围,使用上限风量,保持较高的顶压,风量逐步达到了4700~4800m3/min,提高了风速,提高了鼓风动能,鼓风动能达到了117.6 kJ/s ~127.4 kJ/s,确保炉缸工作的活跃性,初始煤气流合理分布。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发现,宣钢2#高炉自开炉以来1#、2#铁口方位的气流一直偏强。针对2#高炉煤气流分布特点,在下部送风制度上针对性的调整风口布局,在边缘气流较强的方向增加了8个φ110mm风口,且增加7#、13#、20#、24#4个斜8°风口,使初始煤气流分布更加均匀。同时严格控制高压低量,以稳定气流为主,防止出现局部气流。因此,调整上部装料制度对边缘进行抑制,同时杜绝边缘局部气流,不破坏煤气流在上升过程中均匀稳定。通过合理的控制用风,保证了中心气流的充足与稳定,有效地控制了边缘气流,提高了煤气利用率,进而降低了炉体热负荷,节约了热量消耗,有利于节焦降耗。
3.2  高压操作
2012年10月2#高炉基本稳定顺行后,实施高压操作,逐步提高炉顶压力至215 ~220 kPa,维持压差≤160kPa,进一步改善了炉况顺行程度和提高了煤气能量利用,有利于发展炉内间接还原,抑制直接还原,减少炉尘吹出量,促进炉温稳定并逐步降低,从而降低燃耗。
3.3  提高风温
热风带入的物理热占高炉热量收入的17%-19%,又是廉价的能源,进一步提高风温仍然是高炉炼铁节能降耗的重要技术措施。2#高炉提高风温措施是:(1)充分发挥热风炉烧炉用的空气、煤气双预热系统的优势;(2)积极与厂、公司调度联系,保证高炉烧炉所需高炉煤气压力并配以一定量的转炉煤气,提高煤气发热值;(3)缩短送风周期,2#高炉每小时一换炉,定点换炉;(4)加强对热风工的技能培训,提高热风炉岗位工的操作水平。
3.4  低硅冶炼
降低生铁含硅,实施低硅冶炼并提高炉温稳定率,也是重要的节能降耗的技术措施。调整炉渣制度,保证充沛的渣铁热量和良好的流动性,促进炉缸工作的进一步改善,以利于低硅冶炼。目前2#高炉炉渣碱度提高至1.10~1.20倍,控制铁水温度在1490~1510,保证了热量收支平衡和高炉安全运行。由于宣钢入炉原料中TiO2含量相对偏高,据有关资料介绍,当生铁中[Ti]含量达到0.080%以上时将会起到护炉作用,或多或少的会影响炉缸工作状态。为了降低钛还原带来的弊端,在保证充沛的渣铁热量前提下,降低生铁含[Si]0.25~0.40%(原0.35~0.50%),最大限度地降低生铁含[Ti],保持良好渣铁流动性。
3.5  阶段性减轻焦炭负荷
外围原燃料条件变化大时,超出高炉的承受能力,压量关系转紧,压差超过175kPa,出现频繁减风,炉体各部温度频繁大幅度波动,炉体热负荷居高不下,减轻焦炭负荷,减少焦炭200kg~500kg/批,改善料柱透气性,维持炉况稳定顺行,避免出现炉况失常。高炉一旦有了顺行,在原料条件好转后就加重焦炭负荷,扩大矿批,降低焦比,优化指标。
4  高炉提高产量降低燃耗生产实践
在2012年5月至9月炉况恢复的过程中,采用了中心注焦和“平台+漏斗”两种布料模式,炉况恢复工作未取得显著成效。在总结上述两种布料模式的基础上,结合宣钢高炉实际原料条件,研究、探索符合宣钢高炉原料条件的上部装料制度。2012年7月31日确立符合宣钢原料条件的上部装料制度—布料角度 ,矿四环焦五环或六环,班料速54±2批,料线1300mm~1700mm。确立符合宣钢高炉原料条件的上部装料制度后,炉况恢复进程加快,7月份平均风量3643m3/min,8月份平均风量4000m3/min,9月份平均风量4460m3/min,9月下旬风量超过了4550 m3/min,鼓风动能达到了102.9kJ/s,截止9月份炉况基本恢复正常。10月份之后平均风量达到了4600m3/min以上,鼓风动能达到了107.8kJ/s以上,高炉燃料比下降趋势明显。
2012年10月份进一步优化上部装料制度,布料角度外扬,抑制边缘气流,提高煤气利用率,布料角度变为 ,煤气中CO2含量上升至19.8%。并在此基础上,根据边缘温度、烧结矿质量,灵活调整第一环矿角布料圈数与料线,操作方便、简单,较好地适宜了外围条件的变化,始终保持了炉况的长期稳定顺行,较高的煤气利用率、较低的燃料比。2012年12月份为了提高鼓风动能堵一个风口作业,送风风口面积0.3358m2(全开风口面积0.3471m2),鼓风动能达到了102.9-112.7kJ/s。
进入2013年后,由于宣钢原料中含有钛,将炉温降低至0.25%~0.40%,炉渣碱度提高至1.15倍~1.20倍,实施低硅冶炼,降低钛对高炉的影响。2013年3月份,随着产能提高,加之铁前系统不配套,入炉原料紧张,质量下降,入炉焦炭结构大幅度改变。为了提高炉况的稳定性,高炉操作制度进一步优化,缩小风口面积至0.3280m2,10月份再次缩小风口面积至0.3248m2,鼓风动能提高至122.5kJ/s左右,进一步提高炉缸工作的活跃性,炉底FK温度呈明显的上升趋势;上部装料制度将34°焦炭的布料圈数由3.0圈增加至3.5圈,以增强焦炭的“挡墙”作用,既保证中心畅通,同时又兼顾边缘气流的稳定。
2014年5月份风口面积缩小至0.3158m2,6月份进一步缩小风口面积至0.3122m2,鼓风动能提高至接近127.4kJ/s,炉底FK温度维持高位运行,表明炉缸工作比较活跃。上部装料制度依然坚持小批快料的原则,根据边缘与中心气流的匹配情况,灵活调整边缘矿与中心焦的圈数,第一环矿焦的圈数分别为4.5圈、1.5圈,中心焦的圈数3.0圈~3.5圈,以维持较强的中心气流。进入2014年4月份,2号高炉的燃料达到了破五见四的历史最好水平,燃料比499kg/t。2014年焦比较2013年降低了5kg/t,燃料比降低了13kg/t。
2015年在炉况长期稳定顺行的基础上,结合之前降低焦比的成功经验,微调上部装料制度,主要是调整边缘第一环、内环焦炭的布料圈数,改善料柱透气性,降低压差,继续加重焦炭负荷,坚持小批快料,重边缘,焦炭负荷达到了4.84倍,全焦负荷达到了4.33倍,3月份焦比降至350kg/t左右,燃料比500kg/t左右。
5         高炉冶炼效果
由于实施了缩小风口面积,提高了鼓风动能,改善了炉缸工作状况,配合上部装料制度的调整,平衡边缘与中心气流的关系,提高了煤气利用率,高炉接受风温的能力提高,实施一系列的节能降耗的措施,技术经济指标得到了有效改善,
  结语
由于技术方案中各项技术措施的成功实施,宣钢2号高炉风量上升,提高了风速、鼓风动能,炉缸工作得到了很大的改善,进一步改善了炉况顺行;并在稳定顺行的基础上,进一步优化各项技术经济指标,2号高炉燃料比已进入全国同类型高炉的先进行列。但是与同行业先进水平比较,2号高炉焦比偏高,煤比、风温低。下一步攻关的方向是降低焦比,提高煤比,提高风温。